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产久久高清欧美一区,性一交一乱一伦,日本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政府公報 > 2022年 > 第5期 > 市直部門文件

關于印發《牡丹江市“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

日期:2024-03-02 來源:市政府辦
【字體:

各縣(市)區民政局、黨委組織部、黨委政法委、發展改革委、教育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公安局、司法局、財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農業農村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衛生健康委、體育局、殘聯

現將《牡丹江市“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牡丹江市民政局

中共牡丹江市委組織部

中共牡丹江市委政法委員會

牡丹江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牡丹江市教育局

牡丹江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牡丹江市公安局

牡丹江市司法局

牡丹江市財政局

牡丹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牡丹江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牡丹江市農業農村局

牡丹江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牡丹江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牡丹江市體育局

牡丹江市殘疾人聯合會     

2022年9月29日

牡丹江市“十四五”城鄉社區

服務體系建設規劃

“十四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關于印發“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措施》黑龍江省“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要求,結合牡丹江市社區服務發展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和面臨的形勢

城鄉社區服務體系是在黨委統一領導和政府引導支持下,以村(社區)為基本單元,以各類社區服務設施為基礎,以社區服務中心為載體,以社區居民、駐區單位為服務對象,以滿足社區居民公共服務和基本生活服務需求為主要內容,建立的多方共同參與的服務網絡。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推動社會治理重心落在城鄉社區,我市各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有關決策部署,推動資源、服務、管理下沉,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居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高,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黨領導社區服務能力不斷加強。城鄉社區黨組織書記和主任“一肩挑”比例逐步提高,黨建引領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體制機制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為主導、社區居民為主體、社區社會組織和駐區單位共同參與的社區服務格局。

城鄉社區服務設施體系不斷完善以黨群服務中心為基本陣地的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我市現有城鄉社區服務中心61個、城鄉社區服務站1105個、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242個,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100%,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100%。全市社區中300平方米以上的達標社區有183個(含千米社區),十三五期間,市級福彩公益金社區建設資金支持城鄉社區基礎設施新建、改擴建項目56個,市級支持資金302.89萬元?;拘纬梢陨鐓^服務中心(站)為支撐,其他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為補充的城鄉社區服務格局。

城鄉社區服務供給不斷擴大。我市推進“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建設,構建“1+2+3+4+N”社區服務模式,在原有服務基礎上,合理規劃建設,城區“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實現全覆蓋。全面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用“小網格”服務“大民生”,形成由社區、網格片區負責人聯動管理機制。城市社區能夠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辦理、代辦等服務,公共事業服務、便民利民商業服務辦理更加快捷;農村社區向能夠直接提供托育、養老、代辦社會救助、就業創業、醫療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邁進,依托供銷合作社、郵政快遞等基本實現行政村物流配送全覆蓋;志愿服務在城鄉社區普遍開展。

城鄉社區服務人才隊伍更加合理。截至“十三五”期末,我市城市社區配備社區“兩委”成員及專職社區工作者1794人,農村社區配備村“兩委”成員4211人;我市共有社會工作專業人才705人,社區工作者中取得社會工作職業資格水平證書的人數達到284人;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登記注冊志愿者人數382179,占本地居民比例達到16%。

城鄉社區服務信息化建設不斷加強。建成牡丹江市社區信息綜合管理服務平臺,覆蓋市區各街道社區居委會錄入信息66萬余條。依托全國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信息系統,實現全市887個村委會、218個居委會信息集中匯聚、統一管理、動態更新。

“十四五”時期,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加強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是立足新發展階段,不斷夯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礎的重要舉措,是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更高生活品質新期待的重要途徑,是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就業、拉動消費,不斷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措施》,對加強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作出新部署、明確新目標、提出新要求,面對“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人民群眾新期待、基層治理新任務,我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主要是:一是城鄉社區黨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等服務群眾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二是各類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的功能配置和服務效能有待提升,城市老舊小區、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存在短板,服務承載力有限。三是政府、市場、社會多方參與格局還不完善,城鄉社區服務供給還不豐富不均衡,承載就業空間尚未充分挖掘。四是城鄉社區信息化基礎設施和技術應用還很薄弱,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機制不完善。五是城鄉社區服務的人才支撐不力,就業吸引力、崗位認同感、隊伍穩定性都不強,社區工作者取得社會工作職業資格水平證書的人數比例低,難以滿足居民群眾更加多元、更高品質的服務需求。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及省、市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和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健全黨建引領機制為關鍵,以強化為民便民安民功能為著力點,深入推進改革創新,聚焦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更好滿足社區居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需求為目標,健全完善“政府、市場、社會”多方參與、基礎服務設施完備、功能齊全、隊伍健全、服務專業、機制合理的城鄉社區服務體系,提高精準化精細化專業化水平,推動社會治理重心落到城鄉社區,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讓基層更加和諧穩定,讓黨的執政基礎更加穩固,增強基層社會治理效能,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實現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建統領。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于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貫徹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促進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保證基層治理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夯實黨的執政基礎。發揮村(社區)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推動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把居民滿意程度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主要標準,引導社區居民參與政策制定、項目設計、服務供給和績效評估,促進社區服務與居民需求精準對接,拓寬各類主體特別是社會力量參與渠道,最大限度整合服務資源、形成推進合力,努力做到群眾有需求、社區有服務。

——堅持統籌城鄉。堅持科學把握城鄉發展差異,統籌城鄉社區服務設施建設、服務資源配置、服務隊伍建設、服務產品供給,結合鄉村振興和農村社區建設,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社區公共服務制度,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堅持持續發展。堅持政府主導,多方參與,保持、提升各級黨委政府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鞏固、發展社區服務現有設施基礎和制度基礎,依靠機制創新、技術迭代和動能轉換,推動社區服務高質量發展。

——堅持分類指導。堅持因地制宜,把握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社區特點,突出問題導向,堅持各類主體不同定位,重點突破、豐富項目、優化流程,最大限度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整合資金、資產和資源,推進措施更加系統、協調、精準,努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格局

(三)發展目標

2025年,城鄉社區為民、便民、安民功能健全,基本公共服務、便民利民服務、志愿互助服務有效銜接的城鄉社區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服務效能進一步提升,使居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到2025年末,全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實現全覆蓋;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實現全覆蓋。加快推進在城鄉社區建立社會工作室,廣泛開展專業化、個性化、精準化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拓展建設社區志愿服務站,到2025年底志愿服務站點在社區綜合服務設施中的覆蓋率達到100%。黨建引領城鄉社區服務機制更加健全,優化城鄉社區服務設施布局。進一步優化社區服務信息化發展格局,社區服務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推動社區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加快發展,以社區黨組織、社區自治組織成員為骨干,社區社會工作者和其他社區專職工作者為支撐,社區志愿者為補充的城鄉社區服務人才隊伍更加健全,不斷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

1牡丹江市“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主要發展指標

指標

2025 年

每百戶居民擁有社區綜合服務施面積

>30平方米

約束性

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

90%

預期性

社區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占社區總建筑面積的比例

12%

約束性

政務通用自助服務一體機覆蓋率

100%

預期性

城市社區社會組織數量

10

預期性

農村社區社會組織數

5

預期性

每萬城鎮常住人口擁有社區工作者

18人

預期性

社區綜合服務設施中志愿服務站點占比

100%

預期性

三、重點任務

(一)健全黨全面領導下的城鄉社區服務體系

加強黨對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全面領導加強黨建引領城鄉社區服務能力建設,扎實做好服務群眾工作。健全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為主導、社區居民為主體、社區社會組織和駐區單位共同參與的社區服務體制機制,定期研究并組織開展社區服務。全面落實黨組織領導村(居)民委員會主導的城鄉社區協商制度,圍繞群眾關心的服務事項廣泛開展議事協商。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議事協調機制,強化社區黨組織對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企業的指導。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站)要按照“高效、快捷、便民、惠民的原則,實行一站式服務,對服務事項、辦事(代辦)流程、辦結時限進行公開,建立健全首問負責、一次告知、限時辦結制度,嚴格按照服務承諾制度,積極推行上門辦理、預約辦理、自助辦理、委托代辦等服務,為辦事群眾提供優質規范服務,協助群眾網上自助辦事,著力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提高社區居民滿意度。統籌考慮人口規模、需求結構和服務半徑等因素,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合理保障城鄉社區公共服務所需經費。積極扶持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服務機構,支持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服務機構承接社區公共服務項目、發展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和社區志愿服務。創新城鄉社區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全面推進政府購買社區服務機制建設,普遍建立政府購買社區服務清單,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較強專業性和信譽度的社區服務機構。建立健全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獎勵、資助機制,將轉變政府職能和購買服務常態化、制度化。健全完善政府購買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服務的項目立項、經費預算、信息發布、招標方式、項目管理、績效評估等長效配套機制,為社區社會組織提供制度化的參與渠道。

(二)完善城鄉社區服務設施網絡

1.繼續推進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是社區有效治理和精準化精細化服務不可或缺的基礎條件。將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在實現每百戶居民擁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面積不低于30平方米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合理確定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的數量規模、選址布局、建設方式、功能劃分。以方便居民辦事和活動為導向,以服務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困難家庭等為重點,完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與功能配套,充分發揮社區服務設施服務居民的重要功能,切實把服務設施打造成“黨員居民之家”。

2.完善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功能。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包括社區組織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兩個組成部分。倡導通過資源整合、一室多用,提高社區服務設施和場地的使用效益。依托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整合服務項目和服務資源,為城鄉社區居民提供公共服務、便民利民服務、志愿服務和專業社會工作服務等各項服務。通過居民群眾協商管理、委托社會組織運營等方式,逐步引導社會組織和社區居民參與設施管理與維護。加強社區養老、托育、助殘和公共衛生等專項服務設施建設。整合利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等現有場地、設施和資源,推動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向農村覆蓋,提升農村基層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提高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使用效率,滿足農村群眾多樣化需求。制定完善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標準規范,建立系統完善、層次分明、銜接配套、科學適用的社區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健全綜合服務設施運行管理制度,落實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供暖、水電、燃氣價格優惠政策。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能力顯著提升,群眾生活更加方便。

3.強化城鄉社區服務網點建設。進一步優化社區便民商業服務場所布局,合理設置郵政、金融、電信、供銷、燃氣、自來水、電力、公交、產品質量監督等公用事業服務線下網點。落實《社區商業設施設置與功能要求》(GB/T37915-2019)等國家規范標準,結合我發展實際和不同社區商業發展形態,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性社區商業設施建設標準,明確設置規模、功能要求配置標準、業態組合等。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在居民步行15分鐘可達范圍內,豐富便利店、菜市場、早餐店、維修店、家政服務點以及文化、娛樂、健身、康養等便民商業網點,一站式滿足居民生活和服務消費需求。在農村社區加強農資供應、農機維修、金融通訊、快遞物流等服務設施建設,提高農村社區市場化服務供給能力。

專欄1  優化城鄉社區服務功能布局

    

    ----(市)區社區服務指導中心面向區居民、駐區單位直接辦理政務服務事項;辦理公共事業服務事項;孵化培育社區社會組織等

    ----鄉鎮(街道)社區服務中心根據下放權限面向轄區居民、駐區單位辦理、代辦政務服務事項辦理公共事業服務事項設立社會工作站提供專業社會工作服務

    ----城鄉社區服務站:向轄區居民直接提供便民服務,輔助開展居家養老、幼兒教育、文化體育、 醫療保健等綜合性服務,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等;設置社會工作室提供專業社會工作服務。

----居住小區服務點:針對居民生活所需,引入各類服務資源,重點開展商品遞送、家庭保潔、日間照料、老年配餐等便民服務。

----志愿服務站點:以黨建為引領,積極整合轄區志愿服務資源及志愿服務力量,以便能夠及時有效的服務他人、服務社區、服務社會。

(三)推進城鄉社區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1.強化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規范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選優配強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積極推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居)民委員會主任、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全面落實村(社區)“兩”班子成員資格聯審機制,建立健全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后備人才庫。加快建立以社區黨組織和社區自治組織成員為主體,以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為重點,以政府派駐人員、其他社區服務從業人員和社區志愿者為補充的社區工作隊伍。通過選派、聘用、招考等方式,選拔優秀人才充實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綜合考慮服務居民數量等因素,合理確定社區工作者配備標準,2025年實現每萬名城鎮常住人口擁有社區工作者不少于18人。

    2.提升社區工作者服務能力。要以堅持因需施教、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崗位技能、講求實效和分類實施為原則,按照“一崗多責、一專多能”的人才培養要求,針對職業年限、受教育層次、業務技能等差異情況,由各縣(市、區)和鄉鎮(街道)按需組織開展知識普及和專業培訓,將應急救護、老年人護理社區需求調查、殘疾人基本狀況和需求調查、社區活動策劃、社會組織培育、人際關系協調、突發事件應對等實用技能納入社區工作者輪訓培訓課程。村(委會主任(服務站站長)每年培訓不少于40學時,其他社區工作者每年培訓不少于20學時。支持社區工作者參加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和社會工作學歷教育,力爭到2025年,城市社區工作者中取得社會工作職業資格水平證書的比例達到30%以上。健全城鄉社區工作者培訓、培養機制,依托高等學校、職業院校、社會工作培訓基地等平臺形成系統性職業教育體系,探索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互補融合的機制。

   3.完善社區工作者保障激勵按規定全面落實城市社區工作者薪酬待遇,進一步規范社區工作者管理,打通社區工作者職業發展瓶頸,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保障體系,做到獎勤罰懶、優績優酬。嚴格落實村黨組織書記基本報酬不低于當地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 其他村干部報酬、正常離任村干部離任補償和生活補貼按標準發放。建立城鄉社區工作者崗位補貼和報酬動態調整機制,對獲得社會工作職業資格的社區工作者給予職業津貼,確保隨著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同步增長。面向社會公開招考社區工作人員,對取得國家社會工作職業資格的給予加分。關心城鄉社區服務人員的成長進步,按規定從符合條件的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中招錄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建立健全從社區工作者中培養發展黨員,選拔基層干部,推薦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勞動模范的制度渠道。

4.拓展社區工作人員來源渠道。推動建立新錄用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城鄉社區鍛煉制度,安排一定比例的選調生到社區鍛煉,將下派鍛煉的新錄用公務員(事業編制人員)與大學生村官、選調生相結合,逐步實現所有村(社區)工作人員全覆蓋。鼓勵社區民警、群團組織負責人、企事業單位在職或退休黨員干部、社會知名人士等通過民主選舉程序擔任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鼓勵社區黨組織、村(委會、業主委員會成員交叉任職。鼓勵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優秀年輕干部到城鄉社區幫助工作或建立經常性聯系制度,鼓勵高校畢業生、復員退伍軍人等社會優秀人才到城鄉社區擔任專職工作人員。

5.加強城鄉社區服務人才建設。鼓勵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到城鄉社區就業創業。加快培育發展社區社會工作人才、社區志愿者,鼓勵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社區志愿者等參與社區服務。培育發展保潔、保綠、公共設施維護、便民服務、婦幼保健、養老托幼助殘、快遞收發等便民服務類人才。加強社區服務人才培訓管理,強化服務意識、規范服務流程,提高服務質量,不斷滿足城鄉社區居民差異化需求。通過強化業務培訓、引導參加相關職業資格考試等措施,著力培養一批熱心社區事務、熟悉社會組織運作、具備專業服務能力的社區社會組織負責人和業務骨干,提升社區社會組織服務水平。將社會工作知識納入社區工作人員核心能力培訓課程,積極對社區社會工作者開展社會工作培訓,定期組織優秀社會工作者的選拔評選和表彰工作,打造職業化、專業化、年輕化的高素質社工隊伍,為開展社區專業化服務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積極動員社區居民加入志愿服務隊伍,廣泛開展各類活動,不斷創新服務形式,提高服務水平。

專欄2  社區人才隊伍建設專項行動

    ---新時代城鄉社區工作者主題培訓行動計劃。靈活采取集中培訓、輔導講座、在線學習等多種形式,綜合運用專題研討、現場教學、典型示范、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等方式方法,城鄉社區工作者開展輪訓。2022年后,實行后續培訓,城鄉社區工作者每3年接受學習培訓時間不少于3天,并依托全國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信息系統建立健全社區工作者培訓監測機制。

    ---社區志愿者隊伍建設行動計劃。托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志愿服務信息平臺,為有意愿、能勝任的社區居民進行登記注冊。

    ---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行動計劃。全面推動鄉鎮(街道)社會工作站建設,引進、培育專業社會工作人才,將專業社會工作納入城鄉社區工作培訓必須內容,鼓勵城鄉社區工作者參加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評價,到2025年,實現每個城鄉社區都有專業社工人才提供服務,所有社區工作者基本掌握社會工作專業理念、知識、方法和技能

(四)擴大城鄉社區服務有效供給

    1.發展社區養老服務。加快完成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設施布點,在縣(市、區)、鄉鎮(街道)范圍推動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建設,發展具備全日托養、日間照料、上門服務、區域協調指導等綜合功能的區域養老服務機構,形成以鄉鎮(街道)養老服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站點為骨干的“一中心多站點”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網絡,在中心城區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圈”。鞏固家庭養老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家庭養老支持政策,發展“家庭養老床位”。鼓勵和引導國有企業、社會組織、醫療機構、家政公司、物業企業等參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按照就近便利、安全優質、價格合理的原則,提供失能護理、日間照料、助醫助潔助浴等形式多樣的養老服務。積極推進村(社區)助老食堂或老年助餐點建設,為老年人就餐提供優惠和便利。

    2.發展社區托育服務。推進兒童友好型社區建設,綜合利用社區服務中心(站)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兒童之家等公共服務資源,拓展托育服務功能。探索通過提供場地、減免租金等政策措施,鼓勵個人企業和社會組織在社區舉辦非營利性托育服務機構,提供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推動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專業化規范化發展,健全登記備案制度,完善嬰幼兒照護服務規范標準。

    3.發展社區衛生健康服務。完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設,全面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根據服務人口、服務半徑、周邊醫療資源配置等情況,合理增設社區衛生服務站,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升社區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服務質量。加強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服務,將社會心理服務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居民群眾心理健康知識知曉率。按照鄉村振興戰略有關要求,以縣(市、區)為單位結合服務人口規模,科學統籌村衛生室布局,建成以中心村衛生室為主體、一般村衛生室和村衛生室服務點為補充,滿足群眾需求、公益特色鮮明的村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形成農村地區15分鐘健康服務圈。

4.發展社區醫療保障公共服務。構建全市統一的醫療保障經辦管理服務體系,大力推進醫療保障服務下沉。實現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全覆蓋。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依托城鄉社區服務中心,強化醫療保障政策宣傳,加強醫療保障服務能力建設,將參保登記繳費、信息查詢及變更、異地就醫備案、零星(手工)報銷初審等醫保服務事項下放至城鄉社區服務中心(注:這里的城鄉社區服務中心是指街道、鄉鎮)辦理,為人民群眾提供就近辦服務。

5.發展社區教育服務。建立健全覆蓋全城鄉的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級社區教育網絡體系,不斷建立和完善相應工作機制,有效提升社區教育服務能力和水平。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等學校、職業院校和開放大學發揮人才優勢和專業優勢,積極參與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統籌共享社區資源,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不斷擴大社區學習資源供給。加強社區教育內涵建設,積極培育社區教育品牌項目,建設社區教育實驗基地,完善在線教育服務平臺,推動提高社區教育工作者隊伍專業化水平,共建共享優質課程資源。開展社區科普館流動運營項目試點,加大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進社區推動力度。

    6.發展社區就業服務。依托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加強勞動就業服務能力建設,為社區居民中的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村轉移勞動力、登記失業人口、就業困難人員、殘疾人等重點群體提供服務。

    7.發展社區文化體育服務。2025年,城鄉社區普遍建立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引導各類文化資源向城鄉基層傾斜,策劃實施一批民生分量重、社會關注度高、邊際帶動性強的公共文化項目。立足社區群眾文化需求,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充分挖掘社區特色文化資源和文藝人才資源,不斷培育和壯大社區文化隊伍,推動形成一批社區特色文化品牌。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整合社區體育服務資源,2025年實現城鄉社區“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加強城市綠道、健身步道、自行車道、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健身公園、社區文體廣場等場地設施建設。鼓勵支持社區發展群眾性體育社會組織。每個社區擁有2個以上能經常開展活動的隊伍,并配備1名以上社會體育指導員。積極組織開展社區健身活動月活動,廣泛宣傳運動促進健康的基本知識和方法技能,為居民群眾提供精細化的科學健身指導服務。

8.強化社區應急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在應急管理中的作用,緊密結合實際制定完善城鄉社區應急預案,加強社區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建立社區常態化服務與應急服務的有效銜接機制,構建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新格局。積極開展公共安全知識和應急防護知識的宣傳教育,努力提高居民公共安全意識、自救互救能力和組織化參與能力。積極推動城市社區紅十字博愛家園建設,開展應急救護知識普及和防災減災工作,提升居民自救互救能力。加強對社區工作者、網格員和群防群治隊伍、志愿服務應急隊伍的培訓,對重大事件、公共安全突發事件等進行制度化演練,提高社區應急處置能力。在城市社區重點加強消防、避難場所、醫療衛生等公共安全基礎設施和信息平臺建設。在農村社區結合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因地制宜加強應急基礎設施建設,并充分發揮城鎮應急救援力量的輻射作用。

9.推進平安社區建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社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和心理疏導服務機制。推動完善社區治安防控體系,深入推進一村(社區)一警(輔警)。積極推進“雪亮工程”向社區延伸拓展,重點把好出入口、公共區域等關口,提升視頻監控覆蓋率、聯網率、完好率。構建以派出所和社區民警為主導,社區治保會和物業保安為依托,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的群防群治網絡。扎實做好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工作,落實關愛幫扶、綜合干預等措施。探索紅色物業發展,開展社區管理與物業管理融合發展試點。

   10.改進社區物業服務管理。堅持黨建引領物業服務管理,推動物業服務有效融入社區服務體系,促進提升社區治理水平。推行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共同參與的治理機制。推動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下設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督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履行職責。推動符合條件的居民小區設立業主大會,選舉業主委員會。提高物業服務覆蓋率,鼓勵居民小區業主通過市場化手段選聘物業服務企業;對暫不具備條件的居民小區,由街道負責組建物業管理委員會,作為臨時機構做好秩序維護、保潔等基礎服務;結合老舊小區改造持續推動物業服務覆蓋,將落實物業管理模式作為老舊小區改造的前提條件,建立老舊小區長效管機制。

2  城鄉社區協助開展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項目

服務領域

服務項目

社區養老服務

配合落實全低保低收入家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制度,發展農村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工作;做好高齡失能獨居老年人社區探訪工作;推動村級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社區托育服務

協助做好孕產婦健康服務基本避孕服務、預防接種、兒童健康管理政策宣傳開展受侵害未成年人家庭隨訪

社區幫扶救助服務

協助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醫療救助、臨時救助、 受災人員救助、法律援助、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發放工作,開展助殘服務。開展待殊兒童群體基本生活保障、 困境兒童分類保障、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服務。

社區教育服務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大力發展社區教育,構建終身學習體系;廣泛開展思想道德、文化藝術、知識技能、生活常識等教育培訓活動;鼓勵支持在校學生參加社區治理服務實踐。

社區就業服務

協助做好居民就業信息服務、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和創業就業指導,就業登記與失業登記,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做好高校畢業生到社區就業見習服務開展高校畢業生社區就業創業服務。

社區醫療服務

協助做好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與健康養促進農村符合條件的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工作;做好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衛生監督協管服務、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健康管理、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隨訪管理、社區易感染艾滋病高危行為人群干預工作。

社區文體服務

協助做好送戲曲下鄉等文化服務工作免費開放村民書屋、社區圖書等公共文化設施;因地制宜組織開展文化體育公共服務。

社區優軍服務

協助做好優待撫恤配合發放工作:引導退役軍人到社區就業創業。

專欄3  城鄉社區便民利民和志愿互助服務

    ---推進家庭服務進社區。支持家政服務、養老服務、社區照料服務和病患陪護服務等家庭相關服務機構發展,加強就近提供洗染、廢舊物質回收利用、家用電器及其他日用品修理、社區保潔、社區保安等需要就近提供的家庭服務站點建設,支持大型家庭服務企業運用連鎖經營等方式到社區開展各類便民服務。鼓勵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和高校畢業生到家庭服務業就業、創業。

---深化社區志愿服務。依托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立志愿服務站點,搭建志愿者服務對象和服務項目對接平臺,規范志愿服務記錄與證明出具,為轄區老年人、殘疾人、未成人、困難家庭等提供有針對性的城鄉社區志愿服務。在城鄉社區推行志愿者星級認定和嘉許制度,推動建立“愛心銀行”“時間銀行”等志愿服務回饋制度,推進社區志愿服務經?;i_展農村社區互助活動和志愿服務活動,增強農村居民自我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專業社會工作在統籌社區照顧、擴大社區參與、促進社區融合、推動社區發展、參與社區矯正和社區戒毒、社區康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社會工作者與志愿者協同服務機制。

    ---開展居民互助服務。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拓寬居民參與自助互助服務渠道。健全并發揮村(居)民委員會下屬的人民調解、公共衛生、環境物業等委員會作用,組織居民開展自我管理和服務,推進解決社區環境改造、停車出行、電梯加裝等群眾關切的問題。鼓勵以村(居)民小組、小區、網格、樓院等為單位,開展互幫互助活動。

專欄4  城鄉社區重點人群兜底保障工程

    ---建立健全定期巡訪獨居、空巢、留守老年人工作機制,全面建立居家探訪制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志愿服務等方式,支持基層組織、社會組織等面向農村留守老年人提供日常探視、居家照料、事務代辦、情緒疏導、精神撫慰、資源鏈接等方面的服務。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率達到100%。

    ---面向低收入群體。提高社區社會救助的精準率,為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成員等低收入人口積極提供救助幫扶、安全防范、康復護理、心理疏導等服務。健全社區對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家庭的主動發現、報告、服務和轉介機制。

    ---面向殘疾人。2022年底前,推動實現城鄉社區殘疾人協會全覆蓋。進一步加強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舉辦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培訓,做好殘疾人互助康復項目。結合老舊小區改造、智慧城市等,大力推進社區無障礙環境建設,采取上門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等方式為特殊困難殘疾人提供貼心便捷的社區服務。

    ---面向困境和留守兒童。建立完善困境和留守兒童信息臺賬,定期組織排查走訪,及時掌握兒童基本情況,有針對性地提供生活幫扶、精神慰藉、協助返校復學等服務。到2025年留守、困境未成年人社區探訪率達到100%。加強對監護人的法治宣傳、監護指導和監督,督促其依法履行監護職責,提高監護能力。

(五)創新城鄉社區服務機制

1.完善城鄉社區自我服務機制。加強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規范化建設,引導居民群眾廣泛參與城鄉社區服務,增強自治能力,提高自我服務水平。積極推進城鄉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組織社區黨員干部成立聯系服務群眾團體,為群眾提供便利、快捷、有效服務。發揮城鄉社區自治組織作用,圍繞涉及居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組織社區協商活動,吸納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服務項目提出、運行、監督全過程,探索通過居民自愿籌資、建立社區基金等方式擴充自我服務資源。

    2.健全政府購買城鄉社區服務機制。原則上能由政府購買服務提供的,積極引導社區組織和社會力量承接,能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提供的,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完善政府購買社區服務機制,逐步增加對特殊困難群體的政府購買服務經費。組織實施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2021-2023年),培育引導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區社會組織廣泛參與社區服務,鼓勵支持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承接政府購買服務事項。建立城鄉社區公共服務目錄及準入制度、政府購買社區服務目錄,推行政府采購、定向委托、公益創投等方式,提高城鄉社區公共服務質量和資金效益。

3.強化網格化管理服務機制。把網格建設成為城鄉社區服務管理的基本單元和組織節點,調整優化網格設置,整合黨建、綜治、市場監管、衛生健康、城管、應急、民政、人社等各類網格,實現多網合一、全域覆蓋,提高網格的有效管控和服務能力,推進基層群眾自治與網格化服務有效銜接。制定網格賦能清單,健全責任清單,推動社會資源、管理權限和民生服務下放網格,賦予鄉鎮(街道)對轄區職能部門的監督權,建立“發現問題、流轉交辦、按責處置、結果反饋、評價終結”閉環工作流程。建立健全網格員隊伍的配備、管理、培訓、保障、激勵機制,提升網格員隊伍專業化水平。推廣借鑒佳木斯市配備“專職+專業+兼職”網格員模式:通過社區工作者兼任、對社會公開招聘等方式,保證每一個網格有一名專職網格員;動員轄區“兩代表一委員”、村(居)民小組長、村(居)民代表、樓棟長、物業職工、社區志愿者等擔任兼職網格員;統籌協調職能部門干部下沉網格,作為專業網格員;實行定人、定崗、定責。積極推進城鄉社區網格黨組織建設,強化網格黨組織整體功能,組織在職黨員、村(居)民小組長、樓棟長、物業企業員工、社區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團結組織群眾,建設“全科網格”,開展“組團式”服務。

    4.完善社區服務即時響應機制。落實社區錯時上下班、全日值班、節假日輪休等制度,及時響應社區居民服務需求,實現呼有所應、求有所助、難有人幫。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開放時間不少于每天8小時,特殊項目可開展8小時以外線上服務,及時響應社區居民服務需求。探索建立健全社區服務“好差評”評價激勵制度,建立健全城鄉社區服務群眾滿意度調查評估制度,精準匹配社區居民需求。

5.完善多方聯動社區服務機制。以居民群眾需求為導向,建立健全由社區“兩委”統籌、社會組織承接、專業社會工作者和社區志愿者參與、社會公益慈善資源支持的社區聯動服務機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市場化運作等方式,引導社會工作組織以項目化形式參與社區服務,發揮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公益慈善聯動效應,廣泛匯集各類社會資源,不斷提升社區服務精準化、精細化水平。健全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服務激勵政策,支持引導駐區單位向城鄉社區開放停車場地、文化體育設施、會議活動場地等資源。2025年,每個城鄉社區均結合居民實際需求建立社區社會組織,做到應建盡建,建盡其用
     專欄5  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2021-2023年)

   ---完善社區社會組織培育扶持政策和體制機制,重點培育生活服務類、公益慈善類、社區事務類、文體活動類、專業調處類、鄰里互助類、鄉村振興類社區社會組織,推動社區社會組織進一步提升質量、優化結構、健全制度、發揮作用

    ---實施一批項目計劃、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圍繞居民服務、公益慈善、平安建設等內容,培育一批突出的品牌社區社會組織和品牌活動項目;

    ---實施“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服務工程”,引導社區社會組織圍繞居民服務、融入社區治理、參與文明創建、開展關心關愛服務、助力鄉村振興,推動社區社會組織在創新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中發揮積極作用。

 6.建立有特色的社區慈善機制。加強慈善事業政策創制,打造現代慈善創新典范,積極探索“互聯網+慈善”、慈善信托、公益創投、社會影響力投資等現代慈善運行模式有效促進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社區治理,同時推動社區問題的自我消化和社區互助。

(六)加強城鄉社區服務信息化建設

    1.推進智慧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基礎設施、系統整合和應用終端建設,逐步構建設施智能、服務便捷、管理精細、環境宜居的智慧社區。推進光纖入戶,加快5G網絡建設,提升社區和家庭互聯網寬帶接入能力,到2025年底,實現全100%城市社區和80%行政村通5G。推動社區服務智能化,擴大智能感知技術應用,完善社區自助服務設施布局。普及智能快遞柜、無人售賣機、無人圖書借閱機等自助終端建設,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生活服務。推動社區養老、社區家政、社區醫療、社區消防等安保服務和社區物業設備設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級,強化社區治安技防能力。加強社區信息提示屏、公共應急廣播、環境監測等系統設施建設,實現公共信息及時發布。

    2.完善社區服務信息數據庫。實施“互聯網+ 基層治理”行動,建設覆蓋城鄉社區的綜合信息平臺,優化整合部署在不同層級、不同部門、分散孤立、用途單一的信息系統,提高社區信息為民服務效率。推進城鄉社區數據資源建設,實行基礎數據綜合采集,實現一次采集、多方利用。廣泛采集社區社會組織、網格員隊伍、志愿者隊伍、社區服務企業和單位等信息資源,促進城鄉社區公共服務、便民利民服務、志愿互助服務有機融合和信息集成。加強社區數據資源有序匯集、關聯分析、高效處理,為社區各類服務開展提供精準匹配、精準反饋,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

    3.加強社區服務信息化應用。依托政務服務平臺和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合,推動各類政務服務向鄉鎮(街道)、 城鄉社區延伸,完善社區政務自助便民服務網絡布局,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城鄉社區延伸覆蓋。提升政策宣傳、民情溝通、便民服務效能,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構建社區治理服務的網上辦事、網格管理、居民自治、生活服務等智能化應用系統,打通服務居民“最后一公里”。大力發展城鄉社區電子商務,發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社區服務新模式,依托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探索農村電子商務與農村社區服務有機結合的新路子。支持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建設數字社區、未來社區,高效匹配社區全生活鏈供需。大力發展城鄉社區電子商務,探索建立無人物流配送體系。充分考慮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習慣和需求,推行適老化和無障礙信息服務,保留必要的線下服務渠道。深化全國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信息系統在我的推廣應用,拓展社區服務功能。

專欄6“互聯網+基層治理專項行動

   綜合利用全鄉鎮(街道)、村(社區)地理信息、人口、資源環境、社會經濟、民生保障等數據資源,共建全國基層治理數據庫,實行村(社區)數據一次采集、多方利用,推動基層治理數據資源共享,根據需要向基層開放使用。推動各地區政務服務平臺向鄉鎮街道延伸,實現政務通用自助服務一體機城鄉社區全覆蓋,建設開發智慧社區信息系統和簡便應用軟件,提升政策宣傳、民情溝通、便民服務效能。2025年底,實現全80%行政村通5G。

四、政策措施和組織保障

(一)加強法規制度建設和標準化建設

    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黑龍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黑龍江省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根據國家、黑龍江省城鄉社區服務標準、社區服務信息化建設標準、社區服務居民滿意度測評標準、社區服務機構評估標準等國家標準或民政行業標準,建立健全我城鄉社區服務標準體系。

(二)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推動全社區建設領導小組更名為全基層治理領導小組。政府領導下,制定各項目標任務分解落實方案,明確各部門分工任務,整合各部門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資源,協調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和重點工作。全各級黨委政府切實履行好發展社區服務體系的責任,充分認識新形勢下開展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建立健全社區服務領導協調機制,推動將本規劃主要任務指標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工作議事日程和為民辦實事項目。各職能部門要加強對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考核檢查,結果作為評價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業績的重要參考。普遍推行社區公共服務事項準入制度,屬于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鄉鎮(街道)職責范圍內的事項,不得轉嫁給城鄉社區組織;應由城鄉社區組織協助的事項,應當為城鄉社區組織提供必要的經費和工作條件。

(三)加大資金投入

   統籌中央、省、市、縣(市、區)等各級財政支持,發揮財政在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中的兜底作用,確保管理服務有效覆蓋常住人口。各級政府要加大對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投入力度,將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運轉經費保障納入各級財政預算。普遍建立政府購買社區服務制度,明確購買服務項目立項、經費預算、信息發布、招標方式、項目管理、績效評估等長效配套機制。加大一般公共預算和彩票公益金對社區服務項目和社區服務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建立城鄉社區建設資金補助的機制重點加大對農村社區服務建設資金的投入建立政府財政投入、集體經濟組織支持、社會力量扶持、居民自籌等多元投入機制。采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購買社會力量服務、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模式)等方式,積極引導慈善資金等社會力量參與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運營、信息化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和社會組織培育發展。探索城鄉社區通過“以場地換服務”、優惠租賃等方式,依托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為社會組織企業提供服務場所。

(四)完善扶持政策

    將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納入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用地,按照法律、法規和規章可以采取劃撥方式供地的,政府要切實予以保證;閑置的賓館、培訓中心、福利設施、辦公用房等政府資產,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前提下優先用于城鄉社區服務。進一步落實城鄉社區服務稅收、公用事業收費、用工保險和社會組織登記等優惠政策。

(五)強化規劃實施

    縣(市、區)、各部門要加強對本規劃實施的組織、協調和督導,形成省、市、縣銜接配套的規劃體系。建立規劃實施的部門協調機制,開展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和評估工作,適時進行督促檢查,確保規劃建設任務保質保量完成。

相關附件:

相關文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智能問答機器人
×
客戶端
手機版
牡丹江政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黄县| 菏泽市| 宜丰县| 独山县| 福海县| 枣强县| 礼泉县| 新民市| 北海市| 利辛县| 繁峙县| 湘潭县| 滦平县| 恭城| 迁西县| 神池县| 天台县| 乌兰察布市| 克山县| 太白县| 江华| 新营市| 汽车| 社旗县| 沂水县| 张家口市| 泸溪县| 运城市| 太仆寺旗| 阜平县| 衡阳市| 洛浦县| 皮山县| 十堰市| 梅河口市| 大方县| 永昌县| 东兴市| 舞钢市| 新河县| 从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