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政辦規〔2024〕1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關直屬單位:
《牡丹江市加快推進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已經市政府第17屆42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牡丹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1月20日
牡丹江市加快推進農產品
加工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2024—2026年)
為貫徹落實《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黑龍江省加快推進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黑政辦規〔2023〕3號),加快推進我市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緊緊圍繞我市“4428”產業體系構建,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以農產品加工業提質增效為核心,實現產業不斷轉型升級,推動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更高能級邁進。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調控。充分尊重市場主體地位,切實發揮市場調控機制,調動廣大企業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逐步壯大農產品加工業發展。
堅持可持續發展。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強化綠色發展技術體系、標準體系、市場體系、監管體系,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提高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
堅持創新驅動。激發創新要素,加速優勢資源轉化,積極推進新技術、新品種、新標準、新裝備和新生產模式的研發、推廣和應用,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引領帶動產品轉化增值、產業提檔升級。
堅持融合發展。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根本路徑,引導資源要素向優勢區域和加工園區聚集,有效銜接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
三、工作目標
聚焦產業發展,著力做大做強6大重點產業,做精做優8個特色產業,推進落實8項行動,充分發揮我市優質農產品資源優勢,實現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到2026年,力爭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達到195億元,年均增速10%。其中:2024年達到155億元,增長9%以上;2025年達到174億元,增長12%以上;2026年達到195億元,增長12%以上。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8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比2022年提升15個百分點以上。
四、重點產業
以林木林紙、乳肉、玉米、水稻、食用菌、大豆6大加工產業為重點,科學謀劃區域布局、重點方向,實現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
(一)林木林紙產業
1.區域布局:利用我市口岸優勢與俄羅斯進口木材(紙漿)的原料優勢,重點在綏芬河市、穆棱市、海林市、城區等區域打造林木林紙產業集群。
2.重點方向:堅持高端化、智能化、個性化、定制化發展方向,鼓勵企業開發高檔實木家具、新中式家具、軟體家具、歐式家具等產品,積極開發高檔實木地板、實木復合地板、實木仿古地板等中高端產品。引導造紙企業技改升級和新產品開發,穩定發展煙草工業用紙、薄型印刷紙,加強食品包裝用紙、醫用特種紙等產品研發創新,提高中高端紙制品比重。
(二)乳、肉加工產業
1.區域布局:重點在市開發區、陽明區打造乳產品加工集聚區,在寧安市、穆棱市、林口縣、城區等區域打造生豬、肉牛、家禽加工產業集聚區。
2.重點方向:積極推進有機牧場建設,鼓勵乳品企業積極發展高端嬰幼兒配方乳粉、高端中老年配方乳粉以及巴氏奶、盒裝奶、酸奶等液態奶的中高端產品,形成乳制品市場競爭新優勢;鼓勵肉類企業擴大冷鮮肉生產規模,大力發展高端肉品;鼓勵肉制品加工企業新上生產線,積極發展低溫西式火腿、香腸、熏鹵肉、燒烤肉等深加工產品,推進小包裝系列方便食品開發。
3.發展目標:2026年,全市乳、肉加工企業營業收入達到30億元,年均增長22%。
(三)玉米加工產業
1.區域布局:重點在穆棱市、寧安市、海林市、林口縣等區域發展玉米深加工產業。
2.重點方向:鼓勵玉米加工企業積極進行技術改造升級,推進淀粉、酒精、糠醛等產品深度開發;鼓勵飼料加工企業擴產增容,做優做強飼料產業鏈;引導玉米加工企業發展玉米胚芽、玉米油、玉米漿等系列產品,培育玉米產業新的增長點。
3.發展目標:2026年,全市玉米加工企業營業收入達到11億元,年均增長13%。
(四)水稻加工產業
1.區域布局:重點在寧安市、海林市、東寧市、城區等區域打造優勢水稻加工產業帶。
2.重點方向:立足我市水稻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加快推進“響水?國際稻米公園”建設,以寧安市為核心,大力發展綠色、有機、無公害、高品質的高端品牌精米,實現優質優價。鼓勵稻米加工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及生產線更新換代,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生產,發展小包裝、鋁罐包裝等高檔包裝產品。
3.發展目標:2026年,全市水稻加工企業營業收入達到6億元,年均增長20%左右。
(五)食用菌加工產業
1.區域布局:重點在海林市、穆棱市、東寧市等區域建設食用菌加工產業集群。
2.重點方向:積極推廣黑木耳工廠化生產模式,鼓勵食用菌加工企業積極開展產品研發、品牌打造、市場營銷等活動。引導加工企業積極發展符合市場需求的凍干、保鮮、罐頭、速凍、精粉、食品配料、餅干、即食食品、復合菌飲品、保健品等精深加工產品。
1.區域布局:重點在穆棱市、綏芬河市、東寧市等區域發展大豆深加工產業。
2.重點方向:擴大俄羅斯進口大豆規模,培育建設綏芬河市、東寧市進口大豆加工集群,提升非轉基因大豆加工生產能力和市場占有率。鼓勵大豆加工企業加大研發力度,進一步提高豆粕豆餅副產品的飼料利用能力。引導相關企業加大科研投入,發展大豆功能性食品,推動即食豆制品提檔升級。
3.發展目標:2026年,全市大豆加工企業營業收入超1.1億元。
五、特色產業
發揮我市特色農業優勢,積極發展中藥材、森林食品、冷水魚、預制菜、鵝、雜糧雜豆、麻紡、橡膠8個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培育產業發展的新增長點。
(一)中藥材產業
1.區域布局:重點在林口縣、穆棱市、海林市、寧安市等生產優勢區,建設一批專品種生產大縣和加工基地,打造中藥材核心產業帶。
2.重點方向:大力建設全省優質藥源基地,圍繞西洋參、黃芪等藥食同源類中藥材,發展大健康產品。鼓勵藥企圍繞熊膽、人參、刺五加、五味子、白鮮皮等效益好、市場需求大的中藥材,加大中藥產品創新研發力度,開發療效確切、安全性高的精深加工產品,推動中藥材全產業鏈融合發展。
3.發展目標:2026年,全市中藥材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1億元,年均增長10.5%。
(二)森林食品產業
1.區域布局:重點在海林市、穆棱市、東寧市、寧安市、林口縣等地的山區半山區,打造林果、林菜、林養等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2.重點方向:堅持特色化、品牌化發展方向,鼓勵企業積極發展沙棘、松籽、蕨菜、蜂、林蛙等優勢品種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質量,培育壯大品牌,打造具有牡丹江特色的生態森林食品產業。
3.發展目標:2026年,全市實現森林食品產業營業收入10億元,年均增長10%。
(三)冷水魚產業
1.區域布局:重點在海林市、寧安市等區域打造水產品加工優勢產業帶,在綏芬河市打造進口水產品加工產業集群。
2.重點方向:積極推進虹鱒魚陸海島接力養殖合作項目建設,構建“北育南養”“陸海接力”等冷水漁業發展模式,支持鏡泊湖和蓮花湖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打造集育繁推一體化冷水魚產業鏈。推進俄羅斯水產品進口落地加工,發展魚子醬、魚糜、休閑食品、特色風味食品等精深加工產品。借助鏡泊湖冬捕節活動,推進漁業產業融合發展。
3.發展目標:2026年,全市漁業營業收入達到5.5億元,年均增長10%。
(四)預制菜產業
1.區域布局:重點在寧安市、穆棱市、林口縣、城區等區域發展肉類預制菜;在東寧市、海林市等區域發展食用菌預制菜;在城區、海林市、穆棱市、寧安市等區域發展果蔬預制菜。
2.重點方向:以預制菜企業為依托,推廣即食、即熱、即烹、即配食品的工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生產,鼓勵企業投資設備、研發產品、打造品牌,積極開發真空包裝食品、罐頭食品、方便食品等產品,實現產業提檔升級。
3.發展目標:2026年,全市預制菜產業營業收入達到4.5億元,年均增長15%。
(五)鵝產業
1.區域布局:重點在林口縣及周邊區域建設鵝產業集群。
2.重點方向:鼓勵加工企業改進生產線、強化市場營銷,擴大大鵝精深加工能力。引導相關企業開展熟食加工、生鮮料理品等深加工項目。積極開展鵝絨加工、羽絨寢具加工等方面的招商工作。
3.發展目標:2026年,全市鵝產業營業收入達到7億元,年均增長20%。
1.區域布局:重點在城區、林口縣、穆棱市、海林市等區域打造雜糧雜豆加工優勢產業區。
2.重點方向:以延長鏈條、擴大規模為重點,鼓勵企業擴大投資、產品研發、市場營銷,在發展精品雜糧的基礎上,引導企業積極開發雜糧粥、雜糧零食、代餐粉等產品。
3.發展目標:2026年,全市雜糧雜豆產業營業收入達到3.5億元,年均增長15%。
(七)麻紡產業
1.區域布局:重點在穆棱市建設麻紡原料及加工基地。
2.重點方向:建立“企業+農戶”等利益聯結機制,帶動穆棱市等地連片種植漢麻,打造漢麻原料基地。推進穆棱市麻產業園區建設,把穆棱市麻產業園區建設成為原料加工、紡紗、織布、印染、制品加工等全產業鏈集群式發展的“中國新興麻紡城”。
3.發展目標:2026年,全市麻紡產業營業收入達到7億元,年均增長12%左右。
(八)橡膠產業
1.區域布局:以陽明區樺林工業園為重點,打造橡膠加工優勢產業區。
2.重點方向:以橡膠輪胎制造為重點,大力發展高性能子午線輪胎、航空輪胎、農用子午胎及配套專用材料;積極發展低滾動阻力綠色輪胎、智能輪胎、缺氣保用輪胎等高性能、特種輪胎產品。支持廢舊輪胎、橡膠資源再利用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推動廢舊輪胎橡膠資源循環利用。
3.發展目標:2026年,全市橡膠制品業營業收入達到13億元,年均增長10%左右。
在大力發展“6+8”產業的同時,適度發展煙草產業,到2026年,全市煙草制品業營業收入達到11.5億元,年均增長6%左右。
六、重點行動
(一)精深加工企業培育行動。提升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水平,做大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整合發展,發揮規模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提升行業引領發展能力。鼓勵現有加工企業加快技術改造、裝備升級和模式創新,開發多元產品,提升產業層級。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增強產業發展活力。到2026年,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力爭達到50家以上。〔市農業農村局、市工信局、市開發區、各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綠色食品加工提升行動。推進綠色有機食品基地建設和質量標準提升,落實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管理等制度,加大農產品質量監管力度。利用綠色有機、寒地黑土、非轉基因等資源優勢,加速發展水稻、食用菌、森林食品等綠色食品加工,促進綠色食品加工向精品化、高端化發展。強化證后監管工作,指導企業進駐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加大綠色食品企業及基地的監管力度,堅決取消綠色有機食品領域不合格產品,力爭綠色食品企業100%進駐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市農業農村局、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開發區、各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科技創新升級行動。鼓勵企業積極引進新技術、研發新產品,推進新成果應用轉化,引導符合條件的成果申報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方向)。建立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聯合攻關機制,深化域內企業與東北農大、省農科院等高校、院所交流合作,開展農產品加工關鍵技術攻關。〔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工信局、市開發區、各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優質品牌打造行動。選擇具有牡丹江特色、產業優勢、市場潛力的品類,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和持久生命力的農產品知名品牌。圍繞牡丹江農業品牌組織開展“品牌故事”等宣傳活動,鼓勵企業參加農交會、綠博會、大米節等大型展會活動。以“黑土優品”“農產品地理標識”培育推廣為抓手,打造出“東寧黑木耳”“牡丹江大米”等一批具有廣泛影響力和持久生命力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到2026年,力爭獲得省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黑土優品”使用權的企業達到50家。〔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工信局、市開發區、各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行動。加強各類農產品加工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把園區作為承載項目的載體,著力構建以市開發區為龍頭,以各縣(市)區開發區為支撐的發展格局。引導加工產能集聚發展,推動農產品加工園區與產業集群、產業強鎮重點項目結合,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食品產業園、現代農業產業園等產業園集中發展。推動資源要素向園區集聚,打造龍頭帶動、上下游吃配的產業發展格局,促進園區全產業鏈發展。〔市農業農村局、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市自然資源局、市開發區、各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市場營銷推廣行動。鼓勵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根據市場需求開發適銷對路產品,加大優質綠色農產品的市場營銷推廣力度,穩定購銷關系,提高產品產銷率。充分利用“黑土優品”和“龍粵合作”等主題平臺,舉辦農業展會、產銷對接會、產品發布會等營銷活動。積極發展電子商務,鼓勵農產品經營主體與抖音、快手、淘寶等媒體平臺合作,通過網紅直播帶貨等途徑,創新營銷方式,加大線上營銷,加速推動品牌影響和銷售能力全面升級。到2026年,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力爭突破18億元。〔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開發區、各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招商引資提升行動。積極謀劃產業項目。圍繞產業發展方向精心開展項目謀劃儲備,按照強鏈、補鏈、延鏈的要求,謀劃一批“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精深加工項目,全市每年謀劃10個以上億元以上項目。加大產業招商力度。圍繞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環渤海和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及中國農業500強等目標企業所在地開展招商活動,同時依托牡丹江現有企業開展以商招商,突出頭部企業招商,對接引入優秀企業投資。加快招商引資項目落地,開辟綠色通道,強化項目建設全周期全環節保障手段,提高項目落地率、資金到位率、投資完成率,進一步落實牡丹江市與中國食用菌協會、龍江森工集團簽署的戰略協議。〔市經合局、市營商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工信局、市開發區、各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標準體系建設行動。積極推進可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備案工作,鼓勵社會主體開展地方標準修訂制訂,開展“黑龍江好糧油”“九珍十八品”、糧油企業標準“領跑者”等活動。鼓勵行業協會、生產主體制定標準,規范行業發展。重點完善食用菌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推動我市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標準執行,加強標準宣傳貫徹,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開展可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備案工作。〔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工信局、市衛健委、市發改委(市糧食局)、市林草局、市開發區、各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部門要切實把農產品加工業重點行動擺在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強科學謀劃,推動建立市級統籌、縣級主導、相關部門協調配合的工作推進機制。 牡丹江市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總召集人的“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推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各縣(市)區要建立由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為總召集人的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
(二)健全落實機制。按照領導責任、工作推進、督導檢查、考核評價“四個體系”,強化推動落實,市、縣(市)區兩級建立重點工作任務清單,對承擔的工作任務進行細化分解,明確目標任務、責任主體、推進措施和時限要求,壓實落靠責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三)強化政策落實。貫徹落實好《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黑龍江省支持農產品精深加工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黑政辦規〔2023〕4號),在壯大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規模、推進重點產業發展、鼓勵企業科技創新、促進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等方面給予支持,各縣(市)區、各部門要加大政策爭取力度,用好用足政策,為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四)創新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支持力度,推進“風險基金補償”模式,探索創新貸款產品和擔保方式。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加大對農產品加工企業融資擔保支持力度,融資擔保費率降低至1%以下。
(五)強化人才支持。聚焦產業發展需求,通過“內育外引”的方式,加大各型人才引進培育力度,創新完善人才隊伍體系,支持專業技術人員創業創新,鼓勵領辦一批科技型加工企業。落實省“人才振興60條”和“新時代牡丹江人才引領發展20條”政策,為推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